好风凭借力 扬名正当时——陕茶走出陕西的思考 - 专家·论文 - 陕西茶文化研究会

好风凭借力 扬名正当时——陕茶走出陕西的思考
2016-07-22 10:09:15   来源:   点击:

好风凭借力 扬名正当时——陕茶走出陕西的思考

耿笛

    陕西,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摇篮。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王朝建立丰镐二京之后的1200多年间,共有14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周、秦、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武周)。据史料记载,周穆王十三年(约公元前998年)就曾乘八骏马车,带着大批丝绸织物和手工艺品,从镐京出发,沿黄河过宁夏、甘肃、青海进入新疆,然后越过葱岭到今中亚一代,沿途与各地交换许多礼品货物(《西安百科全书》),这也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对外友谊交往和交换贸易活动。

一、陕西茶叶发展历史回顾

    陕西的辉煌始于唐代,唐玄宗时“宫供贵妃院织刺绣之工凡七百人”(《旧唐书•杨贵妃传》)而陕西茶叶早在巴蜀时期就已作为贡品。西周时,茶叶由四川引入汉中郡(今汉中、安康地区),及至唐代,梁州(今汉中)、金州(今安康)已盛产茶叶,在当时被称作山南茶区,并已进入长安市场。(《陕西省志•农牧志》)由巴蜀时期开始的茶叶贸易,在宋代已遍及秦岭以南各地。至明代,陕西已成为汉(汉中)、川(四川)以茶叶易马的全国茶马贸易中心,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厂之一——褒城茶厂。在总计约4500字的《明史》所载之《茶法》中详尽记载了汉中及四川茶叶的史实。可见当时,以汉中为代表的陕西茶叶大放异彩,《明史•食货志》就曾经记载“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以茶易马,惟汉中、保宁”。
    可惜陕西茶叶还未真正散发出夺目光辉的时候,明代中后期的苛重茶税竟然使得以种茶为生的汉中茶农“拔茶植桑”(《西乡县志》)。《劝桑行》中就有“拔茶只因桑无税,户外催课人不忧”的诗句,导致了汉中地区茶叶生产逐渐衰落,“至清代,陕西惟紫阳茶有名。”(《西乡县志》)

二、陕西茶叶品种以及优势

    陕西省茶树地方品种有7个群体种,分布于陕南各地。(《陕西省志•农牧志》)分别为:

1、紫阳茶区群体

    以紫阳县为中心,包括紫阳、岚皋、镇巴、安康、石泉汉阴、平利、镇坪、旬阳等县和西乡的高川、茶镇。代表茶为紫阳槠叶种、其品种有小叶种、紫阳大叶泡、紫阳柳叶种、紫阳圆页种、紫阳大青茶和紫芽种。紫阳种,发芽早,抗逆性强,适制绿茶,品质甚佳。1955年引种到湖南长沙,品质优于当地品种,是制作湖南名茶“高桥银锋”的原料。1965年列为全国推广优良茶种。

2.西乡大河坝群体

    分布在西乡县最南部的大河区大河乡、楼房乡。主要品种有大河坝槠叶种、西乡大脚板、大河坝大柳叶、大河坝柳叶种、大河坝圆叶种、大河坝小叶种。60年代曾将大河坝种北移至西乡盆地边沿栽植。

3.南郑碑坝群体

   分布在米仓山南麓的碑坝区。主要品种有小叶种、槠叶种、柳叶种,枇杷茶和圆叶种。60年代北移至汉南丘陵新茶区。

4.白河歌风群体

    分布在白河县西南角的茅坪区低山丘陵地带。主要品种有歌风柳叶种、家园茶、歌风小叶种。

5.苦茶群体

   以茶味苦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紫阳、岚皋、镇巴3县海拔1000—1450米的中山地带。有中叶种、大叶种、小叶种、柳叶种4个品种类型。

6.宁强广坪群体

   分布在宁强县广坪区青木川、玉泉坝两乡。有中叶种、大叶种、柳叶种、小叶种4个品种类型。

7.山阳漫川群体

    是秦岭山区即将绝灭的一个群体种,现仅存14丛,在漫川乡低房沟内。陕西地处黄河中游,地貌多样,南北狭长,跨8个纬度,兼有温带、暖温带以及亚热带三中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尤其是陕南秦巴山地,跨暖温带及北亚热带,山清水秀,海拔垂直差异大,茶叶生长周期长,具有香高、味足、耐冲泡、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其中久负盛名的“紫阳茶”平均含硒量0.653ppm,高于国内一般茶叶含硒量6.3—18.3倍。更有秦巴雾毫、西乡午子仙毫、平利县三里垭毛尖、八仙云雾等名优茶品。还有诞生于1368年的陕西咸阳泾渭茯茶。陕西茶叶可谓资源丰富,产品多样,质量上乘。

三、陕西茶叶发展现状  

    在这个曾经以茶叶名噪一时的黄土地上,如今另人们口口相传的却不再是那片神奇的树叶,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历史遗迹。每每谈及茶叶,无论报纸或书籍,几大名茶里也难觅陕西茶叶的踪迹。仿佛那些辉煌已经随着历史尘封在了史册中。面对那些“后起之秀”,陕西茶叶似乎被历史的浪潮翻落的销声匿迹。那些历史上支撑了大半壁茶叶江山的汉中绿茶,那些抗战时期供不应求的紫阳茶叶,似乎都变成了唯有陕西人自己品尝的“私房菜”。大家更为津津乐道的是西湖龙井、是苏州碧螺春、是黄山毛峰、是白毫银针、是武夷岩茶、是茶马古道的普洱、是近年大热的福鼎白茶等等。陕西茶叶坐上了冷板凳,无论成交量或知名度均处于劣势。据最新资料统计,陕西现有茶园面积为160万亩,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6%,位列全国第九,陕南21个县,26万农户500万人从事茶叶生产与经营。但由于开拓市场能力滞后,以至于陕西茶叶无论从品牌或效益上都略逊一筹。加之关中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有理念,守株待兔的营销模式,致使陕西茶叶这颗明珠陷入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四、促进陕茶走出陕西的几点思考

1、大力整合资源。

    陕西茶叶绝大部分产出地为陕南地区,仅汉中、安康地区各产茶区所出品的茶叶品类多大数种。此也精品,彼也精品,互争高下,不但使消费者眼花缭乱,更使资源大为浪费。与其单打独斗不如合而攻之,一个地区甚至几个地区,集中打造一个精品,合众家之力,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一枝独秀的良好竞争局面。

2、突出文化特色。

   作为有着光辉灿烂历程的大省,作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丝绸之路起点,我们的优势就是文化!历史如此,茶亦如此。正如已经申报陕西非文化物质遗产的泾渭茯茶一样,我们应该将陕西文化植入茶叶之中,如同提起武夷山,就浮现出“岩茶”二字,提起西湖,不由得会想到“龙井”,让人们走进陕西,领略它的悠久历史之余,也能用一款或几款茶叶回忆和记住这个地方。

3、改进制作工艺。

    陆羽《茶经》“七之事”中引《广雅》说:“荆、巴山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末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橘子冒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是早期关于青茶制作工艺的记录。陕西青茶最早是用鲜叶直接晒干制成,对口感与外形均要求不高。在漫长的制茶岁月中,茶农逐渐摸索出茶汤与工艺的关系,故而将鲜叶揉捻成条,增加了杀青揉捻一系列繁复的工序,再将茶叶摊开在阳光下晒干或阴干。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口感更佳,这种“脚踩、手揉、太阳晒”的古老制茶工艺也一直为茶农所用。1983年陕西省标准局颁布了《陕晒青毛茶、陕QB2708-83企业标准》中指出,陕晒青茶是本地区群体品种茶树上采摘的嫩梢,经过杀青、揉捻、晒干等传统工艺制造而成。毛茶要条索紧实,香味青鲜,叶底绿黄明亮。不得有烟、馊、霉、焦糊味。这才让陕西青茶的主要制作工序有了正式的标准。
    由于长期交通闭塞,陕西青茶销售到外地的机会甚少,大多数都供应给了当地人,所以茶农在制茶过程中对毛茶的品质以及制茶流程并不十分注重,仅仅要求“无霉烂之虑”,加之经历了1958年的“大跃进”种粮轻茶、抓粮丢茶的做法,以及1959年安康地区百日大旱,茶叶茶量急剧下降,茶农基本已经对制作工艺再无更高要求。198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的茶叶开始以飞快的速度恢复发展,但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后起之秀”也已经崭露头角,譬如对工艺要求复杂的武夷岩茶,以及异军突起的云南普洱茶,都在茶叶制作工艺上进行了不间断的尝试、改进,生产出了多种香型、口味的成茶。一时间充斥了整个中国茶叶圈,另本就憨厚朴实的陕西绿茶只能做个无言的旁观者。
    陕西茶叶必须要向其他地区学习,改进固有的制作模式,在秉承老技艺的同时,努力创新,在现有的炒青、烘青工艺流程下,大胆尝试新的工艺,将其他地区的制茶方法去粗取精,加以发扬,对毛茶的选取和制作上精挑细选,力争在紫阳毛尖、汉中仙毫之后再创出口感更加独特的陕西茶叶。

4、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民众,茶叶也是一样。陕西这片沉稳不张扬的土地造就了一群憨厚朴实的西北人。正是这群与世无争,安于现状的人们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也溶入到了茶叶中。陕西的茶叶,不张扬,不浮夸,滋味不浓烈,外表不妖娆。这让自古就独霸一方的陕西茶逐渐沦为座上宾。提起陕西,人们总能一下子联想到兵马俑、华山、华清池,可提起西湖,“龙井”两个字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我们陕西的茶叶历经了无数的起伏,曾作为贡茶一时无两,又随着岁月渐渐销声匿迹,只在这群西北人的口中,还存留着它原本的味道。
    不得不承认,是我们滞后的宣传影响了它的发展。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必须经过合理的推介,才能成为大众认知的美丽。茶叶也是一样,沉默并不是金,在现今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尤其在大力发展农业的今天,在创建新的丝绸之路的良好关头,我们陕西茶人必须众志一心,合力打造出属于陕西茶叶的标志。而不是各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唯有万众一心,将资金与精力合并投入才能将陕西茶叶品牌做大做强。

5、寻求政府资金

    陕西茶叶的出路在于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品牌,形成多个别具特色的优势茶叶产业,这不仅需要各个茶叶厂商的创新发展,更要寻求政府的支持。众所周知,茶叶在陕西可谓特色之一,要想将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光有一腔热血是无法实现的,在现今党中央大力支持发展农业产业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时机,抢占鳌头,寻求政府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让这个沉默了许久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的明星重新绽放原有的光彩,在茶叶产业这个大市场中熠熠生辉!

【主要参考资料】

丁文《中华茶典》,《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四卷》,《西安百科全书》,《旧唐书•杨贵妃传》,《陕西省志•农牧志》,《西乡县志》,陆羽《茶经》,《明史》《茶法》,《陕晒青毛茶、陕QB2708-83企业标准》,《明史•食货志》

【作者简介】

耿笛,2013年创建【如释禅茶】,全心投入对茶叶的经营与推广。


 

上一篇:陕茶在古代丝路茶贸文化中的特色优势
下一篇:弘扬丝路文化精神 推动安康茶道大行

业界茶观更多 》



茶事活动更多 》

活动招募更多 》

  • 会员招募

    本会吸收资深茶文化专家和热爱茶文化艺术的名家、学者,从事茶科学研究的相关机构或企事业单位,茶学术界、茶经济界、茶企业界人士及茶人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