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丝路茶叶贸易的早期阶段唐宋“茶马互市” - 专家·论文 - 陕西茶文化研究会

浅析丝路茶叶贸易的早期阶段唐宋“茶马互市”
2016-07-22 10:01:01   来源:   点击:

浅析丝路茶叶贸易的早期阶段唐宋“茶马互市”
 
梁子

    如果把茶叶作为一种商品看待,大规模地在丝绸之路上较为自由地进行,可能要在唐宋以后。因为,唐宋时期,中央政府往往把茶叶作为一种战略物资来看待。茶叶贸易的第二个阶段,是蒙元时期。这个阶段茶叶从战略物资向一般商品过渡。至迟在唐朝中晚期,蒙古祖先室韦就开始饮用南方茶叶,像许多与唐朝交往的民族政权民族国家一样。第三个阶段是明代的大规模自由贸易。在丝路贸易中,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处于主要商品,从丝路贸易兴起的公元前138年以前,直到八九世纪。从中国文献看,作为交换物,茶叶用以交换作为战略物资的军马,是在八世纪中叶以后,直到唐末。而西方的或域外的主要商品是香料、宝石珠玉以及琉璃器等,以方物名义进入唐宋宫廷和上流社会。至于狮子、鸵鸟、猎豹等才是真正方物,但进入中原的数量有限。茶叶超过丝绸在明代成为中国外贸主要商品之一。
    而葡萄、苜蓿、胡桃等植物,一旦在中国种植成功,就失去了丝路商品的价值。如果,要说清代的茶叶贸易,只能说,一直闭关锁国的清朝用以和外国进行贸易的商品,依旧是茶叶和丝绸。当然,作为国内贸易,清代的茶叶贸易极为庞大。关于茶叶贸易的文字资料在唐宋时期有而不多,且不具体。而有关的文物考古资料更为稀少。

一,早期茶马互市的时间节点

    最早提到茶马互市的德宗时期的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从五代、女真金、契丹辽的壁画墓来看,经过唐朝的茶文化熏染,民族地区的饮茶风尚极为炽烈,而且把中国的茶道技艺一同带到本国。在北宋与夏辽金的交往中,茶叶起了重要的角色。北宋甚至南宋,与交战过签订合约,除了岁贡金帛外,就是供给大量的茶叶。因此我们把唐德宗至宋末作为本文的时间节点。大约四个多世纪。作为一种交换物,再作为一种商品,丝路上的茶叶贸易,最早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国内贸易形式存在。得到中原茶叶的丝路沿线的民族或地方政权在进行沿丝路西行精行世界意义上的茶叶贸易是另一个课题。 
    魏明孔先生认为,茶马互市源于隋唐的中原与边地民族及政权的和市(魏明孔《西北民族贸易述论---以茶马互市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第119页)。茶马互市是首先在唐代见诸史乘的。《隋书•裴矩传》称: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知帝方勤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令言其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转民部侍郎,未视事,迁黄门侍郎。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突厥、吐谷浑等少数民族请求与唐土朝和市,朝廷下诏许之。因及时恢复了与西北少数民族的互市,在比较短的时问内就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现了“杂畜被野”的盛况。尽管我们今天已无从确定当时是用何物进行互市的,但至少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这就是内地盛产的丝织品和茶叶等,是唐政府用于民族互市的基本内容。唐玄宗开元年问(  713 741 ),长安政府曾经“发使及典嫌等,大责增绵,将于石国和市犬马’,“安史之乱”给鼎盛的唐土朝以致命的打击,在长达7年之久的平乱过程中,晓勇剽悍的回民族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后来的民族贸易中,唐政府对回给采取了相当优惠的政策,回给“屡遣使以马和市缯帛”(《旧唐书》卷195《回纥传》)。唐德宗贞元年问785- 805)末年,唐政府正式同回给开始了茶马互市:“时回给入朝,始驱马市茶”(《新唐书》卷196陆羽传》)。这是茶马互市见于史乘记载的权舆。当时唐政府用增帛、茶叶同回给交换时“动致数万马’(《旧唐书》卷195《回回纥传》)  唐代“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洲间之问,嗜好尤切’(《旧唐书》卷173《李环传》)。
    茶叶已经成为与柴米油盐一样不可须臾或离的生活必需品。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吐蕃,对于茶已经成为与柴米油盐一样不可须臾或离的生活必需品。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吐蕃,对于茶叶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松赞干布时,曾经派遣5人专门从事内地茶叶贸易。唐代人陈陶《陇西行》诗中曰:“白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见文成公主和亲后,对于在吐蕃民族地区推广中原地区包括饮茶在内的生活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宰相常衮出使吐蕃时,赞普就曾拿出品种齐全的包括寿州、舒州、顾诸、昌明等地名茶在内的茶叶(《唐国史补》卷下)。  我们知道,吐蕃早在高宗时期(649-683年)就开始伸手干预丝路贸易,一度使唐朝安西四镇无法正常运转。“安史之乱”时更是趁火打劫。在张议潮收复敦煌前,吐蕃统治敦煌为咽喉的西域一百余年。这些为此后吐蕃主导西域政权,传播茶叶和中原茶文化起到客观的积极作用。
    从松赞干布对中原茶叶的渴求和陈陶的诗文看,随同茶叶到达吐蕃的还有中原的饮茶文化和辩茶烹茶等的茶道技艺。
    而据《宋会要辑稿》第一九七册《蕃夷四》载:光尧皇帝建炎三年(1129)三月七日,宰臣进呈张浚奏大食国遣使进奏珠玉宝贝等物,已至熙州。上宣谕曰:“大观宣和间,茶马之政废。川不以博马,惟市珠玉,故马政废缺,武备不修,致胡虏乱华,危弱之甚。今若复指数十万缗,贸易无用珠玉,曷若惜财以养战士,宣以礼赠贿而谢遣之。”而绍兴元年(1131)广南路市舶司奏,广南市舶库收管大食人蒲里亚象牙二百九株,…每斤二贯六百文,本钱五万余贯。

二,茶马互市的路线

   《隋书》卷六十七列傳三十二《裴矩传》:
    自汉氏兴基,开拓河右,始称名号者,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乃五十五王。仍置校尉、都护,以存招抚。然叛服不恆,屡经征战,后汉之世,频废此官。…于阗之北,葱岭以东,考于前史,三十余国。其后更相屠灭,仅有十存。自余沦没,扫地俱尽,空有丘墟,不可记识。皇上膺天育物,无隔华夷,率土黔黎,莫不慕化。风行所及,日入以来,职贡皆通,无远不至。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寻讨书传,访采胡人,或有所疑,即详众口。…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硃俱波、喝槃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东女国、南婆罗门国等,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泛濛汜而扬旌,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突厥、吐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圣情含养,泽及普天,服而抚之,务存安辑。故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蕃即从,浑、厥可灭。混一戎夏,其在兹乎!不有所记,无以表威化之远也。…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儛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帝见而大悦。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帝谓矩有绥怀之略,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其冬,帝至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令都下大戏。征四方奇技异艺,陈于端门街,衣锦绮、珥金翠者以十数万。又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棚阁而纵观焉。皆被服鲜丽,终月乃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所至之处,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这三条东西主干道之间,又有若干支线连接南北。薛宗正归纳为六条:阳关道:
   1阳关--鄯善;2吐谷浑--于阗;3大碛路,玉门关--焉耆;4大海道,又称柳中道,玉门关--高昌,转西与中道合于龟兹;5伊吾路,自沙州经伊州(哈密)直达西州(吐鲁番),玄奘西天取经,曾过沙州、西州;6回鹘(回纥)路,又作金山道,庭州(治今吉木萨尔后堡子古城)东北行,逾金山(今阿尔泰山)三千里至回纥牙帐,再东南行经经内蒙古至长安(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88--392页)。
“安史之乱”开始后,西域为吐蕃等袭占,唐朝从回鹘借兵。“自艰难之后(安史之乱),河陇尽陷,若通安西、北庭,须取回鹘路去。” (《册府元龟》卷九九四李德裕奏疏)
   “安史之乱”后回鹘获取许多经济利益,由此开始的“茶马互市”日益成为唐朝负担。
    唐朝退出历史舞台以后,亚洲大陆处于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党项诸部的元昊建立西夏,将中原势力限制在过去的关内道以东。直至南宋,高昌成为西域地区与中原进行贸易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到了北宋时期,我们看到,茶叶作为战略物资的特点更为明确。一方面,对内实行专卖制度。茶钞成为一种很流行的有价证券,可自由流通。对外严格交易地点和数量。同时与军马供应紧密联系。因“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北宋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茶为易马用(《宋史》卷198《兵志》十一)。原州(今宁夏固原)、渭州(今甘肃平凉)、秦州(今甘肃天水)、德顺军(今甘肃静宁)等地,是汉、藏、党项等民族贸易的比较固定的据点,当然也就成为当时民族茶马互市的主要场所。当时主要以今四川、陕西等地的茶叶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除此之外,还有河东、川峡等处的互市地点,据估计当时每年茶马互市的马匹交易额高达3万匹以上。北宋神宗设熙河路,为了安抚当地30万余帐藏族并获取战马,宋土朝将茶马互市范围扩大到熙河地区,并设置专门的茶马互市机构。熙宁七年(1074),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不久,又以提举茶事的官员兼管买马;元丰四年(1081),并为大提举茶马司(简称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互市。

三,交易量的初步估算。

   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统计工作。
   茶马比价:况腊生总结学者的研究后认为,宋政府确定“随市增减,价例不定”的原则,这符合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元丰间,马源充沛,一百斤茶可易一匹马。后川茶价格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崇宁年间,“马价分为九等(良马三等,纲马六等)良马上等者每匹折茶250斤;中等者220斤;下等者200斤”。南宋时,马源锐减,马价上涨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可以看出茶马比价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马质优劣来确定的,可说是既公平又合理。 (况腊生《浅析宋代茶马贸易制度》,《兰州学刊》,2008年第5期,第176页)
    为了鼓励吐蕃以马易茶,宋政府还规定:易马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这种削价政策,既刺激了战马的来源,又薄利多销,同样获得厚利。同时又规定好茶专用易马,不得商卖。雅川名山茶是川中的上等茶,“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朗”,最受吐蕃同胞的欢迎。 有学者估计,北宋时官府用川茶交换藏区的马匹每年达2万匹以上,南宋达1万匹以上,而两宋时期四川年产茶3000万斤中,每年至少1500万斤以上销往藏区(贾大泉:《川茶输藏的历史作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四川藏学论文集[A].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3: 4.)。赚代还“禁南茶勿入陕西,以利蜀货”, (《宋史•黄廉传》)从而保证川茶向藏区的销售,茶马互市也带动了其他物品的贸易。汤开建在《宋会要辑稿》中总结茶马贸易的作用有三:一是阻止了西北少数民族对宋边境的武力进犯;二是阻止了吐蕃同西夏的联盟;三是取得了吐蕃、回鹘同宋联合抗夏的成功(张缙彦:《录居封事》(卷2)。虽然有“由于茶马贸易的繁荣而导致的民族融合的情况”(前揭况腊生文),但我们认为这是茶马互市的历史影响之一,在当时来说,“茶马互市”真正原因在于宋朝所处的特殊国际国内环境,茶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平衡对外更关系中,起到特殊作用,这从前边建炎初年高宗对宣和政策的评价可以看出。之所以要禁止川茶入陕西,其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为了遏制西夏、辽、金而结交吐蕃。相反,“由于入主中原的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其统治民族是以从事畜牧业生产而著称的,其马匹比较充足,茶马互市在这时显得无足轻重。”(前揭魏明孔文)在强大的明朝建立后,在统治游牧民族,并与敌对的游牧民族对抗时,茶叶的战略资源作用又开始显现,从而达到茶马互市的鼎盛阶段。这也是明代初期以严刑峻法管理茶叶贸易的深层原因,军事、政治的因素在茶叶中充分显现。
    早期的“茶马互市”,不是简单的商品贸易,而带有深刻的军事政治含义。但其前提是,这些游牧民族对中国的茶叶及其附丽的茶道技艺有生理和精神的高度需求。

四,几个特点

    如果我们把从安史之乱以后形成的“茶马互市”,作为一种丝路贸易的早期形态来看,其末期在宋朝的崩溃。大约持续四百余年(八世纪中至十二世纪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无论是唐朝还是两宋,之所以进行“茶马互市”,都处于一种军事、政治上的被动局面。经济的发达与进步,代替不了军事上的弱小。但是,正是由于经济与文化的进步,在这种被动中,唐宋政府将茶叶贸易作为一种国际战略资源来看待,赋予其深刻的军事政治内涵,制定以茶易马的单项贸易形式,并将茶马互市作为对外贸易的主导形式来进行。这是被动的,但是却是明智的。这个政策执行得好,就对自己有利,否则就用真金白银交易无用之珠玉,造成伤财力,弱军旅的恶性结果。
二,茶马互市虽然交易量较大,但是,还是徘徊在朝贡--回赐这一原始形式之内。这就使中央政府掌握较大主动。但是地方和市舶司等往往不能很好贯彻茶马单项交易的既定政策,造成黄金白银大量外流。从高宗赵构对宣和茶马互市的批评来看,两宋败亡,也可能与这一贸易国策的破坏有一定关系。我们从有关资料看到,两宋特别南宋从大食等国进口的香料和珠玉量极为庞大,这与社会上的奢靡之风和高层腐败有密切联系。
三,虽然从陆羽《茶经》直到徽宗《大观茶论》,中国茶人----以清廉高雅为美德具有修身齐国抱负的知识分子,不断疾呼,赋予中国茶叶以深厚的儒释道等文化内涵,并以饮茶为修身悟道的途径,以达到“清我思”,“爽我神”“体均五行去百疾”,最终实现国泰民安的大同世界。但是,具体到茶叶的消费和贸易时,仅仅将茶叶是为一片普通的树叶,而没有将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来运作经营。没有将高度的文化延伸为一种看得见的综合国力。

【作者简介】

梁子,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上一篇:茶文化在构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的作用
下一篇:陕茶在古代丝路茶贸文化中的特色优势

业界茶观更多 》



茶事活动更多 》

活动招募更多 》

  • 会员招募

    本会吸收资深茶文化专家和热爱茶文化艺术的名家、学者,从事茶科学研究的相关机构或企事业单位,茶学术界、茶经济界、茶企业界人士及茶人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