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构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的作用 - 专家·论文 - 陕西茶文化研究会

茶文化在构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的作用
2016-07-21 15:17:53   来源:   点击:

茶文化在构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的作用
 
田卫疆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部分,亘古以来不仅在沟通我国各族人民物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成为连接中西方民众间友好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回溯我国茶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作用,展望其在未来构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的作用,无论延伸茶文化内涵的探索,仰或推进我国茶文化向外传播影响,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以下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就茶文化在构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的作用谈点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以与参会代表商榷。

一、我国茶文化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

    茶业及茶文化的创立无疑是东方中国对人类历史的一大贡献。中华民族先辈们最早发现并将茶这种植物引入日常生活之中,至我国唐朝时期文人陆羽撰写大著《茶经》,初步制定了茶艺的基本程序,并首次赋予其厚重的精神文化寄托,完成了中国茶道的创建过程,进而使茶文化成为中国器物文化中唯一上升到“道”这样一个层次的文化体系。中国茶文化之后对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文化的演进发展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茶文化输入周边各地,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历史进程中,著名的“丝绸之路”承担着异乎寻常的先导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以中国的丝绸贸易作为媒介的联系东西方关系的古代通道,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促使人们克服地理障碍而寻求互相接触交流的伟大创举。1878年,一位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在其所著的《中国――我的旅行志研究》一书中最先使用了“丝绸之路”的名称,后来为人们采纳并广泛使用。初指陆路交通,现在也包括草原路和海上交通。一般认为:“丝绸之路”大体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先秦古籍《穆天子传》有关周穆王御驾西行的详尽记录就是文献证明,而同属于战国时期的殷墟墓葬中出土的和田玉制品则印证了中原与新疆地区及以西各地之间的早期经济文化联系。但有确凿文献证实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则开辟了“丝绸之路”历史的新纪元。
    “丝绸之路”以我国的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今天的陕西、甘肃以及新疆等地前往中、西亚乃至西方各地。一般认为这条陆上交通路线共分为东、中、西三段:从长安出发,途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到玉门关一带是为东段;由此往西,经过今新疆境内至帕米尔以东诸地是为中段;再由此西行南到印度,西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地是为西段。在这中间,古称“西域”的今新疆地区拟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路段,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行走路线在离开起点长安后,西行经过河西走廊,分南、北两道穿过西域诸地。亦即《汉书•西域传》记载的“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旁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则出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奄蔡(今咸海一带)”。汉代以后又有丝路北道的开通,亦即从天山北部往西伊犁河谷诸地交通的开辟,使漠北草原游牧民族南下进入西域,向南可进入塔里木盆地农耕区,迄西则入中亚、西亚各地辗转到西方诸国。
    “丝绸之路”的开辟拓展给西域及以西各地派遣使者、商人直达中原地区创造了便利条件,密切了中西贸易联系。汉文史书中记载当时西域使者、商人“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就是有力的佐证。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藉此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各种毛皮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原地区。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西域并经过此地西传欧洲。“丝绸之路”的拓展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内涵,促进了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各国茶种、茶叶栽培技术及茶道皆源出中国。历史上,我国茶叶都是一种官营专卖的稀缺战略物质,所以它在中西之间政治和商贸活动中一直发挥着超乎寻常的重要作用。有唐朝时期,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至东南的日本和朝鲜半岛,唐宋之际兴起的内地与边疆各族开展的“茶马贸易”更不应作为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来看待,因为它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族民众间的政治和文化交流。公元16世纪后,茶叶被西方国家引入,曾一度成为中华帝国对外贸易盈余的重要物质产品,其丰厚的利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惊震西方世界。迄今为止,“茶”这个中文名称依然作为译音沉淀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日常生活之中。
    从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绵长,很早以前传入周边各国和地区,极大程度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因此,丝绸之路”虽以我国的丝绸织物作为古代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实际上中国的茶叶在古代对外经贸交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决不能小觑。

二、茶是增强新疆各族人民交流交融的的重要媒介

    位于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地区曾是“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路段之一,其曾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今年的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网”经过多哈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所列的中国境内22个遗址中,新疆就占据了6个。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新疆地区在我国“丝绸之路”历史上的显著地位。新疆,古称“西域”,虽物产丰富,却不曾产茶。但是,新疆历史上就是一个诸多民族、部族活动聚居的区域,其以天山为界,北部草原是游牧民族栖息流徙的场所,天山南部诸族长期以来以农耕为主,兼及畜牧业。加之新疆地区一直都是东西交通要道,往来商贾不绝于途。游牧生活离不开茶叶,新疆以西各国也亟需中原地区的茶叶,因此新疆的茶叶供货方来自中原地区,中原的茶叶一直以来都是新疆各族,以及新疆地区以西的中、西亚各地民众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资料。据史籍记载,无论是古代回鹘语,还是近代以后的维吾尔文中,都有茶叶的专门名称,如明代《高昌馆杂字》来称茶为ca;  在清朝成书的《五体清文鉴》中,曾列举维吾尔语对茶叶的多种称呼,如茶的总称即cay;清茶称为kok  cay;黑茶称之qara cay ;奶茶称为sutluk;芝麻茶称为kuncud cay;茶汤称为talqan  cay。 显然这些称呼都源于汉文“茶”的译音,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古代新疆地区茶叶的来源。
    有明人杨一清《关中奏议》中曾言道:当时西域地区强盛的吐鲁番首领控制垄断着该地及中西亚各国的贸易活动,中原地区的“缎匹、铁、茶”等,此系彼之难得日
·杨一清:《关中奏议》卷12附录。
·《明宪宗实录》卷113·《清高宗实录》卷699。
·桂萼:《进哈密事宜疏》,《皇明经世文编》卷181。
   用之不可缺者。尤其是中原地区输入的麝香、大黄和茶叶三物,更是西域各地蒙古等游牧部落民众渴望得到的物品,“非麝香无以医毒蛇,非大黄则人马大便不通,非茶则郁闷不解。” 所以一直以来,“茶系出境违禁之物”,它一般都是明朝皇帝作为赐品赠予西域各朝贡地使者,且明朝礼部还规定赏赐规则,“定于数目,不许过多,并禁约沿途私买。”  据《大明会典》记录:当时与明朝关系密切的哈密忠顺王使者进贡到京者,才破例允许每人购买茶叶五十斤。正因为如此,茶叶当时极为金贵,此还有一例证明,明正统五年(1440),有西域哈密等处使臣都指挥脱脱不花等朝贡,当获得皇帝赏赐的绢等物品后,欲在京师将这些赐品换成茶叶带回,但却遭到朝廷的严词拒绝。
    更为有趣的是,据记载,中原地区输入西域的麝香、大黄和茶叶“此三物吐鲁番用之不甚急。”于是它们倚靠“丝绸之路”便利的交通枢纽地位,奇货可居,“得之欲转货各国,以取重利。诸国欲通贡,其所需亦在此也。” 正因为如此,明朝时期这些蒙古察合台汗后裔们将其所控制的西域通往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谓之“金路”,也就毫不奇怪了。
    迄清朝,无论是作为游牧民族的额鲁特蒙古诸部,还是聚居生活在天山南部的维吾尔等族,他们“皆需茶叶应用”,  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部东归抵达伊犁,乾隆皇帝甚喜,谕时任伊犁将军的舒赫德尽力款待,尤其指出:“因思茶叶一项,亦伊等饮食所必资。”考虑到伊犁等地储存的茶叶未必宽裕,还下令从甘肃库存调征救济。 又道光八年(1228)官员那彦成上奏:“查回疆出产,足以自给,所需者惟茶为最”。 另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从内地销往新疆的岁需官茶约二万七百余封(五斤为一封),至道光八年统计则多达四五十万封,这里应该包括官员和商贾私茶销售所得。在此其中,“天山南部回疆八城,每岁食茶至少需二十余封。”由于清朝时期,“新疆回夷口食,茶粮最关紧要”,所以茶叶进疆销售权一直控制在官方手中,特别是当地居民常用的茯茶(砖茶),更由官方营销,商贾私人不能染指。不仅如此,当时新疆多地还专设税务局,“抽分税课,查验茶箱,听其售卖,”以监督茶叶在新疆地区的买卖销售全过程。清朝政府在新疆地区销售的茶叶以茯茶为大宗,其他茶叶品种称为“杂茶”,主要有白毫、武彝(夷)、珠兰、香片、大叶、普洱等。官府依照茶色粗细决定纳税多寡。
·《清高宗实录》卷889。
·《清宣宗实录》卷71。 ·  《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于阗。
·《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卷69。·《清朝续文献通考》卷64,国用二。
·《清宣宗实录》卷71。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64,国用二。
    查访历史上中原地区茶叶输入新疆地区,这种贸易往往都是作为一种官营形式规范地进行,且其结果多同两地政治关系的优劣好坏紧密相连,例如《宋会要辑稿》曾记录这样一件事情,称宋元丰元年(1078),“诏提举茶场司,于阗进奉使人买茶与免税,于岁额钱内除之。”  明朝政府在同西域一些地方政权中的交往活动中,也往往采取中断贡路,断绝茶叶供给的手段惩罚那些桀骜不驯的地方部族首领。清朝则专门制定了《新疆行茶章程》专事规范新疆的茶叶贸易事宜。
    尽管如此,人为设置的物质和制度方面的障碍并不能阻拦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积极追求,历代封建王朝对茶叶贸易的的商业封闭和垄断行为显然背离人类社会物质交流和文化沟通的历史大潮,无法阻挡茶叶传输西域及以西各地的趋势。从古迄今,中原茶文化大批地流往新疆及以西“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俱源于这些地方各族民众对于中原地区茶叶的强烈依赖性和中华茶文化美好精神世界的外在形象。恰恰也是茶叶在新疆同内地之间的这种特殊贸易形式,注定了新疆地区各族民众同祖国内地密不可分的经济联系和血肉关系。

三、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构建将极大促进茶文化发展

    对于茶文化历史的回溯还可深化我们对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想的全面系统理解;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根据国际关系变化的新特点和新情况,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党中央这个战略构想立意高远,气魄宏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于新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习总书记考察新疆时曾指出,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自治区党委适时提出新疆要充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和排头兵的战略构想。为此召开了诸多各种类型的会议,并对新疆努力贯彻落实中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设想提出很多建设性布置和安排。这些部署和安排着眼于新疆的未来发展,符合新疆历史的发展轨迹,无疑是一个继往开来,充满睿智的果断选择和战略决策。已如前面所述,在亘古至今的漫长的“丝绸之路”演进,以及新疆同祖国内地连绵悠久的交往关系中,内地的茶叶始终承担着一种物质和精神兼而有之的交流作用。今天,我们回味丝绸之路上各地民众茶叶交往的辉煌历史,重现新疆各族人民与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其目的就是规划中华茶文化未来对于共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的重要地位和显要作用。
    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天已经在新疆各地生根开花,茁壮成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新疆茶叶消费占据全国第五位,目前有品牌茶商、茶行(茶馆)约1500多家,从业人员数万计,茶文化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新疆茶文化的复兴和繁华,今天的新疆各族民众享受着东风西雨的茶文化熏染,在新疆各地的茶叶货架上,既有内地众多茶叶品牌的倩影,也有来自中、西亚各国,如土耳其、阿拉伯国家的茶叶精品,还有一批新涌现出来的颇受人们喜爱的新疆本地茶叶,如昆仑红菊、罗布麻茶和玫瑰花茶等。近年来,随着新疆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中国的名优茶叶通过新疆这个平台陆续进入周边各国,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国家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
    茶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多样的外在形式折射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份中华民族各族应该坚守,共同创造的历史遗产。茶文化的精髓应是其和谐理性的内涵与文雅淡定的形式的高度统一,和谐理性强调人们在品茗中始终保持一种友好和睦、修身养性的哲人风范,文雅淡定则显示着饮茶者清醒执着、优美谦和的君子气度。这种和谐精神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精华,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这些体现着中华文化精神的良风美俗将伴随着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构建,走出国门,走向新疆周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以一种更为开放宽容的胸襟在文化的交流交融中,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精神境界。
    毋容置疑,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新疆的经济
社会发展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构建,将会出现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新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显重要。雅致幽香的中华茶文化将伴随着新“丝绸之路”的畅通焕发青春,途经新疆,传输周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并绽放出更加光彩夺目的辉煌。

【作者简介】

田卫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

上一篇:论丝绸之路与陕甘茶马古道的关系及其意义
下一篇:浅析丝路茶叶贸易的早期阶段唐宋“茶马互市”

业界茶观更多 》



茶事活动更多 》

活动招募更多 》

  • 会员招募

    本会吸收资深茶文化专家和热爱茶文化艺术的名家、学者,从事茶科学研究的相关机构或企事业单位,茶学术界、茶经济界、茶企业界人士及茶人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